专家: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避免实际汇率持续高估

2014-10-31 16:44 来源:汇通财经原创 编辑: 潇湘
本文共441字  |  预计阅读: 2分钟
汇通财经讯——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认为,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避免产生实际汇率持续高估的风险,其目的既非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非获得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
汇通财经APP讯——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认为,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避免产生实际汇率持续高估的风险,其目的既非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非获得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

他日前在北京举行的金融街论坛上表示,二战以来的发展中国家历史表明,实际汇率在多数情况下失衡的方向是高估,而非低估。实际汇率高估往往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表现、金融稳定非常负面的因素。

魏尚进说,“汇率市场化的改革非常重要,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实际汇率出现高估的情况。今天的中国可能还没有,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可能不出10年会出现这样的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环比续升2.27%至115.99,创出历史新高,且增速创下自2010年5月以来的逾四年新高。

但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同一场合表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包括稳步推进汇率的市场化,做好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以使得市场机制、汇率和利率更加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他说,“我们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就是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较二季度大幅扩大,与同期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不相上下,显示中国国际收支更趋向平衡的方向。

与趋于平衡的国际收支相对应的是,人民币汇率在三季度的波动幅度亦有所上升。今年三季度,人民币即期汇率最高触及6.1252元,最低报6.2171元,波峰相对波谷的升值幅度为1.5%,相较二季度1.32%的波幅有所扩大。

魏尚进分析指出,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由一个国家的总储蓄和总投资情况决定,进而又由一系列的结构性因素决定。如果要通过实行名义汇率制度、通过干预实际汇率强制令国际收支平衡,反而可能对经济造成伤害。

他以日本和瑞士为例指出,“名义汇率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常帐户作用不是很大,有很多国家过去一二十年基本都是浮动汇率,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经常帐户的平衡。”

魏尚进并指出,汇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获得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对于多半发展中国家而言,“三元悖论”通常的政策解释并不成立。经验表明,即使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如果没有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制度并不会带来自主的货币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下载易汇通电脑版行情软件

0
精选文章

行情

欧元美元 1.1420 0.0061 0.54%
英镑美元 1.3429 0.0116 0.87%
美元指数 98.96 -0.65 -0.65%
美元人民币 7.29 0.00 -0.02%
美元日元 142.06 -1.66 -1.15%
现货白银 33.153 0.099 0.3%
现货黄金 3,349.32 33.06 1%
美原油 61.98 -1.04 -1.65%
澳元美元 0.6430 0.0034 0.53%
美元加元 1.3834 -0.0020 -0.15%
上证指数 3,288.41 -6.65 -0.2%
日经225 35,839.99 134.25 0.38%
英国FT 8,417.34 2.09 0.02%
德国DAX 22,271.67 29.22 0.13%
纳斯达克 17,336.43 -46.51 -0.2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