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PBOC)周五(2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创纪录新低,新增贷款创六年来同期新高。
数据显示,1月M2货币供应年率增长10.8%,明显低于前值增长12.2%和预期值12.1%,且创下纪录新低;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高于预期中值13,500亿元,并创六年来同期新高。
数据并显示,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13.9%,预期中值为13.4%;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0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减少5,394亿,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71.7%,同比高20.8%。
数据还显示,1月M1货币供应年率增长10.6%,好于前值增长3.2%和预期值增长5.8%;1月M0货币供应年率下降17.6%,不及前值增长2.9%和预期值增长3.0%。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王洋认为,中国M2数据有所回落,主要还是因为汇通网集团占款的减少,人民币的贬值和资金的流出,同业渠道的创造也比较少。
王洋认为,中国今年社会融资同比少增,不过去年同期就比较多。这次的少增是由于银行承兑汇票和委贷少增较多,银监会之前公布了委贷管理办法,对这方面的冲击立竿见影。这里面可能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王洋称:“一直觉得应该有降息,物价比较低,降息的条件已经具备,只是看什么时点。之前认为是年前降准年后降息,当然降准已经落地,年后降息还是可以期待的。”
王洋还称,另外从人民币贷款来看,非常多,增加1.47万亿。居民个贷和企业中长期贷款都非常多,说明还是投了很多钱。应该说都是在围绕稳增长,增加有效的信贷投放。
澳新银行(ANZ)中国经济师周浩认为,M2增速是新低,可能反映了有一部分资本外流,这应该就是导致降准的原因;信贷数据还不错,中长期贷款增加比较多,可能是基建项目上的蛮快的,很多地方在上一带一路项目,但是持续性如何还很难说。周浩称:“现在看来放松是个大的趋势了,我们看今年至少还有两次降准和两次降息。”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分析师肖丽指出,中国1月的社融和信贷比较符合预期,如果仅看这两个指标,短期内政策变化的必要性不大;但M2这么低的增速就很惊悚了,这可能和汇通网集团占款的不佳有关,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会不会很快再迎来一次降准。
肖丽称:“利率政策方面,低通胀导致实际贷款利率偏高等原因,令降息仍然有必要,只是时点上,我们认为,要等到一季度末,因为上次降息的作用还需要一个传导过程。”
广发银行高级交易员颜岩认为,中国1月社融数据表现一般,贷款占比超过七成,直接融资占比明显低,不利于融资成本下降。委托、信托等融资规模同比大幅缩减,表外融资需求差说明房地产等行业资金需求动力不强。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表明各种宽信贷政策还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