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一波大涨,光是在4月就已经催生出11笔大宗交易,价值34亿美元,银行人士指出,还有更多类似的交易正在蓄势待发,包括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BBVA.MC)出脱中信银行持股。

在首次公开招股(IPO)市场清淡之际,这些大宗交易的费用收入可说是投行的及时雨,大宗交易的需求极为强劲,一些错过近期意外急升走势的基金经理人,甚至采取罕见作法,主动向外寻觅交易机会。
“这波大涨...增加了大宗交易机会。我们看到这方面肯定活络了许多,预计动能将持续下去,”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主管顾宏地称。
“除了我们向客户提出的建议外,还有客户主动询问潜在的大宗交易机会,”他称。
由于巴塞尔III新规定不利于银行在其他同业持有少数股权,一些中国金融机构的大量股权料将在大宗交易中换手。
市场消息人士称,除了BBVA准备出脱中信银行的26亿美元股权,恒生银行也料将脱手在兴业银行的37亿美元股权;由于未获授权透露,消息人士不愿具名。
BBVA方面并未回覆评论要求。恒生银行表示,2月以大宗交易卖出价值20亿美元的兴业银行股权后,手上持股有90天的闭锁期,将在5月届满。“我们会在监管、战略及市场考量之下,例行检讨所有投资部位,”恒生银行称。
交易员也预期,在当前这波涨势之后,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TEM.UL]将会减持在中资银行的曝险。淡马锡在中国建设银行持有145亿美元股权,在中国工商银行持有62亿美元股权。淡马锡拒绝置评。
折让收窄
北京在复活节前允许大陆公募基金通过沪港通购买港股,这一决定推动香港指标恒生指数.HSI在4月飙升10%,至七年高点附近。
接踵而至的大宗交易潮使今年迄今为止的大宗交易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逾两倍,至52亿美元,距离2014年的大宗交易总额75亿美元不太远。
在大宗交易中,投资银行负责为公司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办理所持上市股票的出售事宜,出售对象为退休基金和对冲基金等买家。不过,这些股票的成交价往往较市场价有一定折让。
据市场知情人士称,近来达成的大宗交易的成交价较市场价有3%-4%左右的折让,这要低于通常的折让水平,后者最高可达10%。
一位银行家称,去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中广核电力可能成为又一家出现大宗交易的公司,其基石投资者或许在6月份闭锁期到期后出脱该股。中广核电力自上市以来已累计上涨50%左右。
在中广核电力首次公开发行(IPO)时,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对冲基金Och-Ziff Capital Managament和投资管理公司Value Partners在内的18家投资者总计购买了13亿美元的中广核电力股票。
Value Partners、Och-Ziff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均未予置评。
银行家们表示,尽管大宗交易的手续费远远低于一般IPO收取的2.5%的费用,但将帮助投行缓解新股发行锐减带来的冲击。高盛公司(GS.N)是大宗交易市场的领头羊,其市场份额为31.3%,瑞银集团(UBSG.VX)排名第二,市占率为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