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投行--瑞银旗下合券券商瑞银证券发布最新研报称,目前中国A股结构性泡沫明显,一个合理且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将国内过剩的资金引导至海外市场。在南下资金增多的情况下,港股市场上国企H股等将受益。

瑞银证券H股策略分析师陆文杰在报告中预计,未来6-12个月,预计中国监管当局将启动深港通、增加合格境内机构资者(QDII)额度、放松内地居民海外投资限制,鼓励与外国资产挂钩的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ETF),并引导投资者关注海外市场的低估值。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观点:
管理A股泡沫任务艰巨
眼下A股的静态市盈率在26倍左右,而创业板市盈率高达105倍,如何引导“股市慢牛”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监管过严、或是不作为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我们认为,一个合理且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将国内过剩的资金引导至海外市场。未来6-12个月,我们预计中国监管当局将启动深港通、增加QDII额度、放松内地居民海外投资限制,鼓励与外国资产挂钩的ETF,并引导投资者关注海外市场的低估值。
未来两三个季度可能有2000亿元资金流向香港 我们预计未来两三个季度内地公募基金和个人投资者将买入约2000亿元的港股。我们认为这笔资金将来自三方面:1 提高对现有QDII额度的使用(350亿元);2 以新额度发行QDII产品(600亿元);3 更积极的沪/深港通南向交易(1200亿元)。此外,过去两个月,私募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已先行将逾500亿元资金投向香港(主要投向“港A股”)。我们认为未来几个季度他们会加仓。
QDII-集资更容易, 对国企兴趣更高, 没有配置中国澳门股
2015年前四个月,国内公募基金共发行了5,370亿元的新产品(2014年全年为7,230亿元)。其中只有1%是QDII产品,但根据待发产品情况,这个比例在升高。上一次QDII募资额占比达到25%时是2007年,A股正处于泡沫中,政府力促跨境投资。根据最新披露的季报数据,整体看QDII基金在香港市场超配医疗保健、环境设备/清洁能源和券商股。在他们的重仓股中,国企股出现次数从2014年二季度的29次升至2015年1季度的44次。而从他们对中国澳门博彩股、香港银行或地产股的持有情况看,“独特性”股票并未受到QDII的青睐。
内地优势将令改革驱动的国企股和“港A股”获益
我们认为,2,000亿元人民币的内地资金不足以重塑规模达4万亿美元的香港股市的投资风格,但可能足以对某些个股产生巨大影响。鉴于内地投资者对催化剂事件的关注,我们认为H股受益者主要是改革驱动的国企股和“港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