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到印尼和印度,货币政策当局正准备让本币贬值,因日元下跌导致他们经济的竞争力下降,并将各国拖入一场“货币战”。印尼卢比、马来西亚马币(林吉特)、泰铢和其他货币今年兑全线走强美元一直在逐步下跌。
本周这些货币触及新低,急跌发生在上周五日元兑美元触及13年低点之后。然而,通常会出手干预的亚洲地区货币当局目前尚未采取行动。
印度财政部长的一位顾问表示,该国出口不振不光是因为全球需求疲弱,也是因日本和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采取了本币贬值的刺激性货币政策。
“无论称之为竞争性贬值、货币战还是其他的东西,事实上这些政策正在并将对贸易伙伴产生影响,”该顾问称,“我们不能承受自己的货币变得缺乏竞争力”。
印度卢比表现一直较佳,而多数其他货币兑美元则失守阵地,因美国今年某个时间将升息的预期推升了美元。
印尼卢比兑美元今年至今已经下挫近8%,超过马来西亚马币(林吉特)同期7%的跌幅。
日元过去九个月重挫16%,欧元自2014年5月初以来挫跌18%,但亚洲货币贬值幅度远不及此,这导致该地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显得较贵。
理论上讲,亚洲货币应当更疲软,因为整体而言该地区通胀水平高于主要贸易伙伴的通胀,多数贸易伙伴正在力搏通缩。
不过,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显示,4月经贸易和通胀调整的人民币汇价较2010年时升值30%。韩元比2010年升值15%,而日圆却贬值28%。
今年以来每个月韩国出口都呈现下滑,同时中国出口商的销售和获利均下降。
印尼央行总裁阿古斯-马托哇都朱(Agus Martowardojo)周一对记者表示,“有爆发货币战的风险,美元倾向于升值,其他货币将受到影响。”
亚洲货币兑美元的表现

不会像1997年那样惨烈
目前的情况与1997年有相似之处,当时日圆大幅贬值,亚洲货币汇率竞争力低迷,且经常帐赤字高企,把亚洲货币危机推至最高点。
Lombard Street Research宏观策略师Gaurav Saroliya则称,“我认为情况不会像当时那样惨烈。”他指出目前与当时情况存在很大的不同。
目前通胀问题没有当时那么严重,亚洲可以更为轻松地应对货币贬值。亚洲各央行汇通网集团储备更为雄厚。此外,亚洲市场变得更具灵活性,外国投资的波动不像1997年那样剧烈。
亚洲货币当局虽未实施如日本或欧洲那样的大规模宽松政策,但已巧妙地推动本币贬值。
印度央行透过吸收投资并积累外储,有效地限制了印度卢比的涨势。
泰国放松了对国内投资者将资金转至海外的管控,印尼也放松了对卢比交易的严格控制。
韩国对日圆快速贬值尤为敏感,因为韩国出口商与日本企业在汽车和电子产品市场是竞争关系。
不过,韩国政府官员对路透表示,他们缺乏能将韩元汇率推低到像日圆那么低的工具。
然而,亚洲货币自2014年经历了一个逐步贬值的过程,上周日圆的跌势可能成为亚币进一步走贬的触发点。
“这些亚洲国家中有许多正在面临出口表现不佳的双重打击,因为本币汇率太没有竞争力了,这都要怪日本,以及在QE大环境下,持续数年的投资资金流入,还有疲弱的家庭需求,”Saroliya说。
“这整体来说是个大利空。所以他们会被迫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或是非常规措施,选择本币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