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7月9日)市场分析人士表示,中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温和复苏,不过批发者物价指数(PPI)仍下跌,暗示全球第二经济体经济持续疲软。
日内公布的具体数据显示,中国6月CPI年率上涨1.4%,预期上涨1.3%,前值上涨1.2%;中国6月PPI年率下跌4.8%,预期下跌4.6%,前值下跌4.6%。

澳新银行(ANZ)大中华地区经济学家刘和刚表示,PPI数据的持续下跌暗示,产能过剩仍是严峻问题,且去杠杆化过程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他认为,在希腊债务违约及中国股市大跌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再度走软,未来两个季度,中国PPI指数料不会转为上涨。
并称,基于可用数据,中国第二季度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已跌至7%以下。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年率为7.0%,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差表现。
即将实施更多宽松措施
野村证券(Nomura)经济学家赵扬表示,由于没有迹象显示中国内地存在通胀压力,进一步政策宽松存在足够空间。而仍然温和的CPI数据也显示,中国内需依旧疲软。鉴于PPI仍处在深度通缩区间,潜在的通胀压力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该行预计,今年中国央行将再度降准50点,并降息25点,最有可能在8月降息。不过,若近期所采用的就是措施,诸如停止新股上市,及向股市注入1200亿元券商救市资金等行动仍未能有效阻止股市继续大跌,那么中国央行就有可能会比预期更早开始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