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
囧闻第091期:
公司人事部的同事刚刚过来做了一下紧急通知,说是明天早上公司附近的沪西清真寺一带将会因为“重大宗教活动”而临时交通管制,所以上早班的同事们尽量提前做好准备,以免迟到误工。这才让小编想起,原来明天就是伊斯兰教的开斋节了,怪不得之前伊朗人在一拖再拖之后,终于在这个星期同意达成了核问题协议,原来都是为了能赶回家过节啊,原来如此……
关于“斋月”这个问题,【囧闻】在上个月已经提及过,那就是在一整个月的时间内,没有特殊情况的穆斯林在整个白天时间内都要弃绝饮食,以示虔敬。而所谓开斋节,也就是宣告斋月已经结束,可以恢复正常饮食的日子,在大家都饿了一个月之后,这的确是有必要来好好庆祝一下的,对于各位吃货而言就尤其如此。而一个月时间饮食不规律,也会导致消化系统疾患高发。之前,伊朗原子能机构主席萨利希在会谈期间就因为突发肠穿孔不得不住院治疗,一方面确实是因为精神紧张,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因为斋月的影响吧。
其实,但凡是宗教,往往都会在“吃”这个问题上做些文章。比如说,基督教曾经规定在每个星期五和复活节之前的六个多星期都不能进食肉食,于是在斋戒期开始之前,大家会先举办一场Party把剩下的肉全吃光,后来,虽然教规有所松动,在斋戒问题上不再那么严苛,但是所谓的“谢肉祭”活动却被延续了下来,变成了现在一些欧洲和南美国家的“狂欢节”。更多的问题还在于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当年,英国统治印度期间,为了改良武器装备,决定为当地土著人组成的军队更新一批枪械,新的子弹壳外涂有动物油脂以起到润滑作用,使用时必须用牙咬开。本来,考虑到宗教禁忌,涂有牛油的子弹该被发给穆斯林士兵,涂有猪油则发给信印度教的士兵,结果军需部门阴差阳错之下搞错了,于是印度人对英国统治的积怨便趁此机会一起爆发,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所以,符合伊斯兰教饮食规定的食品被称作“清真”食品,阿拉伯语音译教Haral,写法如下图所示。反过来,如果里面含有猪肉、酒精或者其他不合伊斯兰教教规的成分,以致于不适合穆斯林食用,就叫作Haram。
其实,习惯看方块字或者拉丁字母这样笔画清晰,有规整几何形状文字者,初次接触阿拉伯文或许都会觉得很不适应。小时候如果写字不认真字迹太潦草,家长和老师常会训斥一句:你写的是啥东西?阿拉伯文啊!这就是普通外人对阿拉伯语书法的直观认识:连笔多,书写飘逸。然而,在印刷术发明之前,这种特征文字却是手工抄写时效率最高的,难怪文艺复兴时,欧洲人要“礼失求诸野”,从阿拉伯人的藏书中还原已经他们遗忘许久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瑰宝。
而欧洲人从阿拉伯人处学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方便简便的“阿拉伯数字”了,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那么汇通网的域名就要写成fxsixseveneight或者fxliuqiba,用罗马数字的话则是FX-DCLXXVIII,怎么看都不方便。而阿拉伯数字却能够超越语言区别,向所有人传递一样的数量信息,这是国际交流中相当关键的。否则,做点任何小买卖,都搞不清斤两和价格,这跨境商业活动还怎么开展?事实上,数字7在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分别读作seven、sieben、sept和sette,而使用了阿拉伯数字之后,写法得到统一,而且没罗马数字那么复杂变态,用来记账特别方便,于是文艺复兴之后便是大航海的商业文明时代的起步。
所以,有笑话说,某人去一家公司面试,老板问他:除了英语,你还会其他什么外语吗?那人回答说:阿拉伯文!不过只会写不会念……于是老板就给他一张纸,让他把会的部分全写下来。于是交卷的结果是,那张纸上写着:0、1、2、3……。
不过,话说回来,所谓“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的杰作,只不过在传入欧洲之前在阿拉伯人手里转了一道手而已。所以说,阿拉伯数字的真正来历可以归纳为:由阿拉伯人侵犯印度人的知识产权,再由欧洲人非法营销而推广。问题就在于,阿拉伯数字的字形在传入欧洲之后已经出现了以讹传讹的变化,和从阿拉伯人手里学来的并不完全一样,而欧洲式的写法最终又成了国际通行版式。当今的阿拉伯人自己却并不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他们用的“阿拉伯文数字”虽然和“阿拉伯数字”一一对应,但却长得完全不一样。或许阿拉伯人会高傲地认为,西方人所推销开的“阿拉伯数字”只不过是山寨版的冒牌货而已,他们自己用的才是正版。
(各种语言数字字形如下图)
话说回来,为何古代中国和印度近在咫尺,却一直没有引进那套数字系统呢?这其实是因为汉字已经够用了,每个汉字无论用什么方言读成什么样,都是一样的意思,这和字母文字大不相同。1936年中国首次派团参加奥运会时,女选手只有两人,分别是四川的短跑好手和广东的游泳女将,当时尚无推普,两人语言不通,却用纸笔即可沟通。这即和阿拉伯数字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还有一个问题是,无论是阿拉伯数字也好,汉字数字也好,都太容易被涂改。有段子说,孔夫子一度穷困潦倒,口袋只剩一文钱却饥肠辘辘,见路边食肆写着馒头一文一个,便带着两个徒弟坐下就餐,三人吃了十个馒头,结帐时却只付一文钱。店主责之,却发现告示已被孔夫子偷偷加一笔,涂改成了“一文十个”,于是只好吃哑巴亏。孔夫子之后得意地对弟子说:幸好我老孔笔下留情,没给他在上面再加一撇,否则……
所以,财务人员要舍简就繁,把数字写成“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就是为了防止有人钻这个空子……
但无论如何,阿拉伯人自己用的数字仍然是从印度人处借来的,证据便是虽然阿拉伯文行文是独特的从右往左写,但碰到数字还是得重新从左到右写,因为从左到右才是印度梵文的书写顺序。说来你可能不信,从印度到伊朗再到俄罗斯和西欧,这些地方使用的语言都有亲缘关系,学术上称作“印欧语系”,一万年前是一家,但是在四散各处之后,大家说的话已经彼此听不懂了。圣经故事说,上帝为了阻止人类联合起来挑战祂的权威,故意把人的语言搅乱,于是通天的巴别塔工程就因此夭折。在语言不断分化的情况下,大家彼此都是“鸡同鸭讲”,误会便也就多起来了。
当年,三个上海人去美国吃KFC,因为语言不通一直比划,搞半天才弄清服务员问的是要几份餐,于是随口说:三份!然而美国服务员一下子就给他们上了七份套餐……而用手势比划也不靠谱,因为西方人表示数字的手势是伸出大姆指表示一,然后再伸出食指表示二,再伸出中指表示三……依此类推。小编试验了一下发现他们那个表示“四”的手势根本就没法做出来,是不是洋人手上都少了一根筋呢?而坑爹的是,他们表示“二”的手势正和东方人表示“八”的一样,于是来天朝点两份餐的“歪果仁”也会被哐哐哐一下子送上八份餐吧?
所以,为了沟通方便,大家多多少少还是要学一点对方的语言。过去上海人把没有经过系统语法训练,逐字对翻,并带有浓重乡音的中式英语表达称作“洋泾浜”英文,因洋泾浜这条河流(后来被填没,筑为今日的延安东路)是租界与中国地界的界河,所以当地华洋杂处,因交流需求而产生了这样的混搭语言,比如解释为或者与某人打架时,可以说:He no three no four, I give he some color see see(他这人不三不四,我给他点颜色看空)。后来,上海人引申开去,把所有讲得半生不熟的语言都叫作“洋泾浜”,比如“洋泾浜日语”甚至“洋泾浜广东话”……
而凡事谦虚的国人,在和老外打交道时,最喜欢一开口说的一句话就是:My English is poor...殊不知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英语说得不好,本身就是一种“中式英语(Chinglish)”的表达方式,正确的说法是:I don't speak English very well.不过,能正确说出后者的人,事实上英语已经不poor了。当年姚明在美国打球时,在被问及自己英语学得如何时,就甩出了纯正美式发音的“I don't speak English very well!”来把存心刁难的美国记者给呛住了。
而如果想对法国佬说自己的法语说得不好,则可以说:Je parle francais comme une vache espagnole!直译即:我的法语讲得和一头西班牙奶牛一样……为什么无辜的奶牛会躺着也中枪,或许这和法国牧场开阔,畜牧业发达,所以奶牛是最常见的动物这一情况有关吧。而一个牛群有60头牛就已经很大了,所以法语数数也只能数到60,再往上的话,70、80、90分别要说成“60加10”、“四个20”、“四个20再加10”……所以,法国人失眠还是不要数羊或者数奶牛为好,数到了60头再去想再往上该怎么数,或许就更加睡不着了。至于奶牛更多该怎么办,明天再说吧!
(汇通网全球囧闻栏目每日汇总全球政经领域各种奇闻异事,以助各位在繁忙工作与紧张投资之余愉悦身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靠谱,何须那么认真?)
【全球囧闻】阿拉伯人不用阿拉伯数字/西班牙奶牛怎会讲法语?
美城
2015-07-16 18:12
来源:【原创】
本文共2214字 | 预计阅读: 8分钟
汇通财经讯——(汇通网全球囧闻栏目每日汇总全球政经领域各种奇闻异事,以助各位在繁忙工作与紧张投资之余愉悦身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靠谱,何须那么认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