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被定义为衰退。
新加坡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第一季度下降4.6%,且最近的贸易数据暗示第三季度经济可能再次萎缩。
这对亚洲其他国家来说是个坏消息。这是因为根据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数据,在亚洲最近两次大衰退期间——2001年的科技经济衰退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新加坡是首先和/或少数出现经济衰退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经济开始明显减速的时间通常会较其邻国早一到二个季度。
美银美林在近期一份报告中称,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在新加坡于2008年第三季度陷入经济衰退后,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和菲律宾也相继步其后尘,在之后的一到二个季度滑入衰退。“印尼和韩国经济曾出现一个季度的负增长。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并没有萎缩。”
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且贸易总额超过GDP的三倍,新加坡经济容易受到冲击。美银美林称,这使得新加坡成为“有效的经济衰退晴雨表”。新加坡对其领国的贸易需求非常敏感。
新加坡作为亚洲经济晴雨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该国通常比其领国更早公布其GDP数据。
新加坡将在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公布下一轮经济数据,美银美林预计,新加坡经济将同比增长1%,但是9月较8月料萎缩0.9%。一旦有了新的GDP数据,就能够对亚洲的经济状况有更多的了解——特别是中国经济,因为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往往更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