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0月1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GDP年率增长6.9%,预期增长6.8%,前值增长7%。中国政府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约为7”。
周末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在世界经济波动异常、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10万亿美元体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能保持7%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

数据公布前,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经济学家Alastair Chan表示,中国经济已持续恶化。重工业产能过剩,各企业和地方政府坏账增加,以及疲软的出口环境拖累投资和生产。刺激措施料不会带来很大改变。
并指出,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受活跃的金融市场推动,主要来自动荡的股市,料不会延续至第三季度。
6月至8月中国股市大跌,受一系列因素拖累,包括保证金交易的展开和市场对高估值的担忧。分析师们指出,这可能降低金融板块对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除金融板块外,低迷的房地产市场持续拖累中国经济。房地产板块与大量核心板块挂钩,包括已供应过剩的钢铁、水泥等。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指出,在更加宽松的房地产政策刺激下,尽管房地产销售和价格一直上涨,但房屋建设仍萧条。考虑未售房屋库存较大,在房屋建设大幅复苏前,强劲的房屋销售动能需持续一段时间。
经济学家们指出,亮点方面,在薪资增长的支撑下,中国消费水平有所提升,帮助抵消了其他方面的疲软表现。
另有分析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幅放缓,但仍远高于其他大型经济体。与六年前相比,中国经济规模近乎翻番,意味着即使经济增速较低,但中国仍为全球消费和生产的主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