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
囧闻第165期:
公司周末准备组织全体员工去崇明参加“农家乐”活动,以犒劳大家一年以来的辛勤工作。原本是活动安排是:下午去摘柿子,然后晚饭吃螃蟹……因为这两种都是崇明这个海岛上的特产,其中当地的螃蟹更是有名。恰好在崇明当地方言中,“蟹”和“啥”两字都读作“ha”,于是曾有过这么一个笑话。某好客的崇明人邀请来自上海市区的客人来家中品尝螃蟹,说:我家里也没蟹(啥),我也不去买蟹(啥),就请你吃蟹!结果客人以为遇上了“阿诈里(骗子)”,扭头就走……话说回来,西风起,蟹脚痒,正是品蟹的好季节。而且这不属于之前被WHO列入了致癌物名单的深加工红肉,大家也可以放心吃。
但上面这个方案一提出,就有熟谙“养生学”的同事提出了异议,说这么先吃柿子再吃螃蟹,属于典型的“食物相克”状况,可能会在人体内化合成不易消化且毒性类似砒霜的有害物质,而症状可能就是腹泻不止,可能大家到时候都得在马桶上过夜了。于是,公司领导“英明”地决定取消晚上的螃蟹宴,大家改吃农家土鸡,至于为什么不是奉劝大家在摘柿子时只动手不动口不要嘴馋,只能说是:嘿嘿,你懂的……
关于螃蟹和柿子同吃到底会不会引起“腹痛、腹泻、中毒”这样的症状,基本上像“知乎”和“果壳”这样的科普网站上每到秋风乍起,螃蟹和柿子同时集中上市的季节,就会有一番吵翻天的争论。有人拍着肚子信誓旦旦地保证说,自己确实就这么吃过,而且吃完后嘛事都没有。但也有人绘声绘色描述自己和身边人这么同时吃了螃蟹和柿子之后差得被120救护车抬走的惨状。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招募志愿者做实验,让若干人在统计人员的监督下吃下等量的柿子和螃蟹,然后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
但就算这么做,结果仍然不完全可靠,因为人的心理暗示能力是很强的,有的人明明本该没事的,结果由于给自己心理暗示觉得这么会拉肚子,于是就真的拉肚子了,此所谓“心因性反应”……所以,真正的医药临床试验过程中,要采取“随机双盲”原则,即病人不能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药,医生和护士也不能知道自己属下的病人吃的是真药还是假药,这样的比照结果才合理公平。然而,不同的西药可以做成一模一样没有味道的胶囊,但你却不可能把牛排吃出螃蟹味,或者把苹果吃出柿子味,于是,这个完全“客观”、“公正”的实验,事实上是做不成的,关于螃蟹和柿子能否同食的这段公案,注定还要无休止地被争论下去。
反正至少小编自己是不想当小白鼠来以身试“蟹”,所以在此问题上也只好选择“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算是也给公司节约了活动经费了。而如果真的有甘愿为了人类的美食事业做实验再去验证下这个“食物相克”的道理是否成立,那么小编愿意对他深深一拜……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就曾称赞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这种甲壳类动物看起来就张牙舞爪,四处横行,面目狰狞,使人从第一印象很难把它和“美食”产生感性联系。所以,第一个想到去吃它们的人,和昨天【囧闻】所提到的把肉用盐腌渍起来保存的人一样,一定都是吃货星球派来拯救人类的天使。
事实上,螃蟹这种东西确实不符合人类对食物的选择标准:肉多,吃起来方便,容易储存……一只大闸蟹三两重,还有一大半是壳的重量,真能吃进嘴里的肉不过几口,而就这点肉还得让大家小心地拆开蟹壳,费神地一点一点挑出来才能吃到,真是麻烦透顶。更糟糕的是,螃蟹无法储存,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就五花大绑了扔进蒸笼里活活蒸死才能吃,一旦死了,就一钱不值,只能扔进垃圾桶。因此,很容易推断,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其实只是一个在青黄不接的饥荒年份中快要饿死的饥民,因为只有到了这个份上,大家才会豁出去尝试一切看起来可以吃的东西。作为一个从历史上就多灾多难的国度,不光上是螃蟹如此,许多“舌尖上的中国”的美味,都是这么来的。所谓“中国人什么都敢吃”,其实也是在数千年人多地少灾害频发的环境下给逼出来的。
有讽刺意味的是,螃蟹这种本来是灾民度荒才吃的非常规食品,在大家实现了温饱后,却摇身一变,成了彰显身份炫耀地位的奢侈食品。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日臻严重,使得野生螃蟹栖息的湖沼湿地环境被大面积破坏,种群数量锐减,另一方面,也只有好好的饭不吃,去吃这种吃起来麻烦,而且对保鲜要求高的特殊食品,才能满足人在身份上的特殊需求。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大闸蟹的价格一度上涨到一条蟹腿就要9块钱的天价,而当时工薪族的月收入也就几百元,这可比现在青岛38元一只大虾黑多了。好在,此后河蟹的工业化养殖技术成熟,价格也降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于是,每到秋季渐凉的季节,主妇和煮夫们就会围拢在菜市场的蟹摊前挑挑拣拣,准备让家人一饱口福。
(领导“节俭”的工作午餐,只有一道菜,没有汤……)
而在菜市场观察螃蟹的行为特征时,有人总结出了一个现象:如果把一只螃蟹放在一米高的竹篓里,且不加盖盖住,那不出10分钟它就能爬出来;但如果或多只螃蟹同时放在同一个竹篓里,你会发现,过了N天两只螃蟹一只也没有爬出来。这就是著名的“螃蟹定律”……原因是,当一只螃蟹要向外爬的时候,另一只螃蟹一定会死命把它拉下来。我没有出去,你也甭想出去!
在之前的股灾中,股民竞相慌不择路出逃,不惜“割肉”沽出股票的交易行为所引起的踩踏效应,正是“螃蟹定律”的现实演绎。作为大脑高度发达的智慧生物,其实我们在行为上的表现,却也不比螃蟹这种根本就没有大脑可言的低等动物高明多少,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于是,在恐慌情绪的蔓延下,所有股民都成了动弹不得的“死蟹一只”。吴语方言用“死蟹一只”这个习语来形容陷入“囧”境完全没有办法脱身只能乖乖认命者,颇为形象,因为如前文所述,螃蟹一旦死掉,就会立刻变成一具空壳,完全丧失食用价值,这时候,是怎么补救都来不及的。
而前一阵子,在官方资金介入救市的带动下,大盘似乎有所回暖,而上周五,“央妈”又意外宣布再度降息降准,这使得许多投资者重新押注新一轮牛市会就此开始,而也有消息称一度销声匿迹的场外配资在股市回暖的情况下,又有“我胡汉三又杀回来了”的势头。只不过,这星期的大盘走势并没有太给面子,3500点阻力位被证实在短线牢不可破,在许多深套股民已经成了惊弓之鸟式的“软脚蟹”的情况下,降息利好在强大的趋势阻力面前显得根本就没有什么用。
当年香港影帝郑少秋在描述股海厮杀的电视剧《大时代》中扮演的市场投机搅局者,名号就叫做“丁蟹”,恐怕也别有深意,因为蟹只会横行,不会按固定的道路走,而且还会不时吐一点泡沫出来,这正符合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巧合的是,每当这部上线重播时,港股也会像事先约好了似的尖顶回落,迎来大熊市。今年,这一定律又再度应验。
而许多今年刚入市,“太傻、太天真、有时候很单纯”的新股民在之前大盘刚刚有起色的情况下,就又抱着股指能重新站上5000点的美好心愿,却不愿静下心来正视一下,市场的基本面、资金面和政策面状况还是否能允许此前的疯狂局面再发生一次。英语形容某件不可能的事发生的事为“猪也会飞起来”,而上海话的对应说法则是“蟹也会笑了”,这个说法更形象也更冷酷,毕竟,猪还有被台风刮上天的时候,但又有什么样的转基因生物技术,才能让永远是一副凶样的螃蟹挂上笑容呢?
(下面这只螃蟹不知道是不是笑得出……)
当年著名吃货苏东坡受友人宴请,大快朵颐吃螃蟹宴,却不料端上桌的螃蟹一个比一个小,于是苏先生喟然长叹说:何一蟹不如一蟹也?也许,这也是股市老江湖们看到一批有一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后生不断满怀雄心冲进来,再垂头丧气撤出去时的感慨吧?
(汇通网全球囧闻栏目每日汇总全球政经领域各种奇闻异事,以助各位在繁忙工作与紧张投资之余愉悦身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靠谱,何须那么认真?)
【全球囧闻】还相信沪指能重返5000点?蟹也要笑了……
美城
2015-10-29 00:35
来源:【原创】
本文共2078字 | 预计阅读: 7分钟
汇通财经讯——(汇通网全球囧闻栏目每日汇总全球政经领域各种奇闻异事,以助各位在繁忙工作与紧张投资之余愉悦身心。这个世界本来就不靠谱,何须那么认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