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的未来与90%的港人无关?

舒冰 2016-04-06 10:12 来源:【转载】
本文共2241字  |  预计阅读: 8分钟
汇通财经讯——3月30日,香港著名中资上市公司万达商业(3699.HK)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告知公司,其正初步考虑就H股进行一项自愿全面收购要约,如经落实,将可能导致公司私有化以及公司于联交所除牌,要约价不低于每股48港元现金。
汇通财经APP讯——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月30日,香港著名中资上市公司万达商业(3699.HK)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告知公司,其正初步考虑就H股进行一项自愿全面收购要约,如经落实,将可能导致公司私有化以及公司于联交所除牌,要约价不低于每股48港元现金。

当时受港交所盛情邀约登陆港股的万达商业,曾创造2014年最大规模IPO纪录,募资金额高达288亿港元。2015年8月,万达商业已经开启A股IPO流程。因此,在香港上市不到15个月之际,因4.91倍PE,0.82倍PB,市值被严重低估,万达商业毅然申请私有化退市。

一石激起千层浪,万达商业的私有化退市在港股市场引起极大反响。国内著名的财经专栏作家吴小平先生4月1日撰写了《预计港股市场5年内实质性消亡》一文,提出了美股中概股市场将在3年内实质性消亡,港股市场将在5年内实质性消亡的观点,引发了不少港股投资者的共鸣。

不可否认,万达商业的私有化,对整体处于历史估值低位的港股市场,尤其是中资股板块影响很大。虽然过往港股熊市中,私有化现象屡见不鲜;但这次万达商业的目标很明确,即私有化港股,回归A股。

同时联系到过去两年内的美股中概私有化A股回归潮,也不得不让国内在海外市场投资的投资者们继续加深对港股市场整体估值问题的担忧。

2009年以来,由于4万亿政策引发国内M2持续保持年均15%的增速,继而引发国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性过剩。除了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内一线城市房价过去7年来大涨了5倍以上,成为超发货币的主要载体。

以深圳创业板为代表的国内大批中小盘A股,从2013年开始,在国内的产业资本主导下,也开启了一轮轰轰烈烈的超级牛市。

即使经历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的3轮股灾,但由于A股市场的制度性问题(退市制度很难坚决执行和新股发行注册制难以推进),A股市场中小盘股的整体估值依然高于30倍市盈率。A股市场壳资源价值继续凸显,价格也从10年前的5亿左右,在结构性过剩的货币环境下,上涨到了不低于30亿。

由于基础货币结构性的过剩,以及国内巨额投机资本在本土市场的资金沉淀,在现行的制度和环境下,A股二级市场中小盘的整体高估值,从本质上说,和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类似,也是一种货币现象。

从2015年初开始,人民币开始停止升值,同时由于美元指数从2014年初开始兑全球主要货币走出持续的牛市行情,人民币贬值压力开始出现。随着2014年四季度沪港通的开通,国内资本开始大规模流出海外,寻找货币层面的避险通道。

从2015年8月股灾2.0开始,人民币突然出现了快速贬值,更是加速了国内资本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以月均2000亿美元的速度开始外流,中国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一样,开始从资本输入国,向资本输出国转变。

虽然天量国内资本持续的流向海外,但是却并没有对海外中资股的股价和估值起到正面的影响。即使2015年清明节后,港股市场中资股由于国内资本快速涌入引发了一波大幅上升的行情,但很快在6月香港政改投票失败和A股股灾的双重影响下夭折。

港股市场中资个股个股的普遍下跌幅度丝毫不逊色于同类的A股。香港市场H股的整体估值,更是跌破了08年金融危机的低点,逼近了98年金融危机时的历史低位。在美国的中概股,更是整体暴跌后,掀起了一阵低价私有化的A股回归潮,整个中概股板块在美国市场面临被彻底边缘化的趋势。

究其原因,个人感觉,即使香港回归已经19年,但由于汇通网集团管制等原因,国内投资者一直以来,还是将港股市场视为一个非本土市场,国内资本并没有真正的大规模在这个市场沉淀下来,和美股中概股一样,内地资本更多的是采用打一枪就跑的交易策略。

而不是像A股市场那样,有巨额的资本长期驻扎其中,以本土市场的操作方式,长期运作。

在加上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香港占中事件影响,以及2015年6月的香港政改投票失败,香港民众整体对大陆的抵触情绪不断增加,这些政治因素导致了香港经济的持续低迷,让国内的投资者在心理上无法将港股市场作为本土市场来对待。

香港交易所3月7日公布的《现货市场交易研究调查2014/15》调查结果显示,内地投资者的交易占香港证券市场成交总额的比重由2013/14年度的5%上升至2014/15年度的9%。

这个数据占比看似不大,但增长极为迅速,而且这个数据基本只统计了内地在香港直接通过银行开户进行实名交易和港股通交易的投资者的交易数据,在港股市场中体量巨大的通过券商信托子账户以券商名义进行交易的国内投资者并未计算,实际国内投资者在香港的交易量占比和增幅要远高于港交所的统计数据。

其次,由于各大外资投行在主要蓝筹股上通过涡轮、牛熊证等主要金融衍生工具做市而派生的巨额交易量,以及香港截止2015年底多达18万亿港币的各类基金产品(其中很多是被动型的指数类基金和海外对冲基金以及货币债券类基金),香港本地普通散户在其中的交易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而从港股整体的市值上看,如果扣去所有中资股(包括所有H股、红筹、腾讯、复星等知名民企,以及其他各类内地企业),以及汇丰银行、港交所、友邦保险等少数几家国际性巨无霸和香港五大家族上市公司外,香港本地其他上市公司整体市值在港股市场占比预计不超过5%,而其中臭名昭著的所谓老千股,虽然数目庞大,但其绝对市值在港股市场的整体占比几可忽略,只是影响极坏。

香港的经济和房地产业高度相关,地产霸权导致绝大部分香港居民的个人财富用在供楼上面。同时98年金融危机后,香港百业萧条,香港本地上市公司丧失了持续发展能力,大部分开始走上老千股的道路。

而香港大部分的普通散户,即不熟悉国内企业,错失了国内经济发展带给中资股的发展红利。这些散户又喜欢听小道消息,过去20年香港电视剧里香港散户到处打听小道消息,整体上的的弱智形象基本比较真实,最后很大一部分在过去这10多年里被绞杀在香港 本地老千股中无法翻身。

因此,香港90%以上的香港普通民众,基本没有多少富余资产参与股票市场,香港金融市场和他们其实关联度并不大。

香港股市,目前实际上已经成为在市值上,内地上市公司占据绝对高的比重;但投资者结构上,海外机构投资者、香港几十家本地富豪控制的机构和内地投资者三分天下的结构。

这种投资者结构,是导致目前绝大部分中资股估值偏低的主要原因。而香港的政治局势不稳定,也导致了香港本地富豪资本和海外机构投资者的不断撤资,尤其是对中资股的撤资。

而国内的港股投资者,很多都是在国内市场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人,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当然也无法将香港股市当作本土市场来看待,基本采取赚钱就跑的策略,以规避市场的波动风险。

而且由于汇通网集团管制等原因,虽然人民币依然具有很大的贬值压力,但国内资本流入港股市场的速度并不快,这也是港股市场中资股目前整体估值低迷的综合因素。

但需要看到是,很多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1)港股通模式的横空出世,解决了国内资本合法连通香港股票市场的通道,沪港通开通以来,一直处于净流入状态。尤其是从去年10月底开始,已经持续上百个交易日,沪港通出现连续的净买入,长线资金持续流入的态度极其坚决。

2016年3月A股上市公司广电运通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神州控股(原神州数码),更是开启了A股上市公司通过港股通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的先例。

(2)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批国内A股市场的产业资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港股市场,和2013年产业资本大举进入A股中小创类似,和过往在香港市场上沉淀的快进快出的投机资本不同,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这些能改变上市公司基本面中长线资金,同时也会对沉淀在海外的国内投机资本的交易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3)中国像30多年前的日本一样,成为资本的的输出国,国内200多万亿的人民币资产总量,并且M2还在以每年10%不可逆转的速度增长,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加上已经沉淀在海外金融市场以万亿美元计的国内资本。

相比之下港股市场目前仅20万亿港元的总市值,并且随着香港地产霸权的衰弱,香港本地老一代企业家老去,香港本地上市公司整体市值必然呈现不断萎缩的态势,未来港股整体市值在面临国内的巨额过剩流动性溢出的冲击下,将面临很大的重估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或可预测以下几点港股市场未来几年的趋势:

(1)不同于已经如同鸡肋的美股中概板块,港股市场绝对不会在未来5年内实质性的消亡,相反,会面临巨大的结构性价值重估机遇。沪港通、深港通、两地基金互认等多种方式,会帮助内地资本不断提高在港股市场的交易占比,未来几年内地资本在港股市场上有总额超过香港本地机构资本和外资的发展趋势。

(2)除非出现中国政府放弃香港这类不可能的政治风险,在香港政治上维持现状的前提下,香港股市的牛熊从本质上看和香港90%以上的普通民众基本没有太多的关系,和香港经济的关联度也将会越来越小。

港交所主席李小加在去年政改投票那天顺利连任时提出的,未来三年任期内将港交所内地业务独立出来,绝对不是一句空话。香港中环的精英阶层,并不愿意成为香港占中作死的殉葬品,港股市场走势将完全和香港政治气候脱钩。

(3)香港的五大家族为代表的香港本地资本将日渐式微,国内的产业资本会成为港股市场新的主导力量,引领国内的投机资本颠覆港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可能出现类似平安或者安邦级别的巨无霸级的金融集团举牌汇丰控股这样的港股市场标志性上市公司。

目前港股市场上的一批非大盘央企、非香港本地股,处于中小市值内地上市公司,会成为未来国内产业资本在港股市场运作的主流板块,我们可以称为港A股,他们未来几年将面临2012年底A股市场创业板那样的估值和市值双增长的重大机遇。

(4)当内低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比和内地投资者占比在港股市场同时达到绝对的优势,将逼迫香港监管部门修改交易规则,香港本地老千股模式将面临消亡,或被内地上市企业收编从良,或退市。

以上判断虽然有些地方可能过激,会被人狂喷,但香港股市和90%的香港普通民众以及香港的政治气候脱钩的趋势已然出现,或许某一天,港交所和沪深某个交易所合并,成为国内某个交易所的国际板,也并非天方夜谭!

来源微信公众号: 阿尔法工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
精选文章

行情

欧元美元 1.1162 0.0001 0.01%
英镑美元 1.3320 0.0038 0.29%
美元指数 100.74 0.10 0.1%
美元人民币 7.05 -0.02 -0.23%
美元日元 143.89 1.27 0.89%
现货白银 31.144 0.381 1.24%
现货黄金 2,621.99 35.38 1.37%
美原油 71.25 0.09 0.13%
澳元美元 0.6806 -0.0007 -0.11%
美元加元 1.3567 0.0009 0.07%
上证指数 2,736.81 0.79 0.03%
日经225 37,723.91 568.58 1.53%
英国FT 8,229.99 -98.73 -1.19%
德国DAX 18,720.01 -282.37 -1.49%
纳斯达克 17,948.32 -65.66 -0.3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