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囧闻】季风雨量不光能左右印度CPI,还导演了天朝历史

美城 2016-04-21 17:46 来源:【原创】
本文共1835.5字  |  预计阅读: 7分钟
汇通财经讯——谷雨节气后,中国各地陆续进入季风雨主汛期。季风带来的充沛雨水和热量条件的配合,使得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古文明区,但季风气候固有的不稳定性却也导致水旱灾害频发,客观上要求政府有更强的组织能力。而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就和治水的成败休戚相关……
汇通财经APP讯——囧闻第271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小编今天早上上班迟到了半个小时,原因是在路上面碰到了很久没有遇到的一场规模比较大的堵车,而之所以遭遇这样的堵车也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昨天晚上下了一场暴雨,到今天早上还在下,然后路面有积水,而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往往就会出行受到阻碍,导致交通拥堵的状况更加严重。

其实小编的工作时间是每天早8点不到就要就到公司,也就是早高峰还没有完全来临的时候,这时遇上堵车的情况本来是不多见的,但是一旦天气不好的话问题就出现了。虽说,国内许多大城市的交通秩序往往事人祸大于天灾,也就是说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说不合理的变道、抢道、违章、或者说违章调头、转弯这样,就是说你一辆车动不了,后面一栏的车全部堵住。之前也和大家提过,清明节高速公路上面发生连环撞车事故,后面的车又把应急车道堵上了,于是抢险的人员只能徒步进场这样的有些悲剧性的故事。但人祸是主因,但是天灾的话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下雨天路面湿滑,司机的视线也受到限制,再加上比如说你出租车停靠上下客的时候,乘客还需要把雨伞这些东西收起来、拿出来,这些都会比平时耽误更多的时间,于是一旦遇上下雨道路更加拥堵一点这也就在再所难免。

不过这也就提醒了大家一个状况,那就是时间到了四月下旬了,谷雨节气已经过掉了,那么一年当中的主汛期也随之这样的一场大雨拉开帷幕,套用一句话来说这叫:雨季又开始了。大家都知道,知道所以下雨天给大家的心情不会是特别的好,这和人的生理节律有关,如果说该看到太阳的时候看不到,或者说下雨天还白白的增添了很多的麻烦,比如说到哪都要打伞以免自己身上淋湿,走路还要更加当心,这比好天气里面大家都会更加的郁闷、更加的不爽。

所以说流行音乐当中拿下雨天说事的这种歌词其实是不胜枚举,恰好,东亚音乐创造的高峰地区,比如说中国台湾、香港、再加上日本、新加坡、韩国,这些地区无一例外都属于气候多雨的地带,那么大家都会遇到下雨的概率更多一些,于是下雨天的心情就成为大家一个重要的吐槽的对象。

当然每个地方的季节状况不一样,所以说东亚季风区每年到了大约4、5月份的时候雨季就会开始,然后一直持续到秋天结束,整个夏天高温季节也是降雨最多的季节,就是说在气象学上叫雨热同季,这样的气候其实是很利于农作物高产生长的,因为农作物在高温下生长旺盛之后因为季风带来的充沛降雨,使其生长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就可以看到:同样的土地面积上,东亚季风区,中国包括周边的日本、韩国等地,包括东南亚等地,再加上印度次大陆这些地方,是全球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前能够供养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农业潜能最高,要比像中东、北非、以及欧洲这样同样有着比较悠久历史传统的地方可以支撑更高的人口密度。

但这样也就造成了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过多的人口在近代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反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为在此状况下,整个国家的考量就是首先要养活那么多的人,让他们有事做,有饭吃,然后再能考虑别的,而不能说这时候可能技术进步者的需求可能就被人口压力所压倒了,当然这是另一回事了。

说起来,在南亚季风区,比如说泰国和印度等地,他们在季风雨季到来之前,首先会迎来一段比较长的时间的干旱酷热的天气,这也就是说像农业方面还在靠天吃饭的印度人,他们每年到这个时候就会关心季风什么时候来,今年季风的强度有多大,因为这样的季风在印度这种国家,季风的强弱和早晚直接影响到他的农业收成问题,而在印度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口还在温饱线上的人家,农业收成直接会影响到物价变种,因为食品在消费比例当中占了最大的比重。

其他的一些国家或许也是如此,在原生地养成的文化传统,即使移民到了其他地方,也会继续保留下来。比如说小编上星期在香港的时候正好天降暴雨,但是在大雨中,当地一个泰国侨民团体还在用他们的传统方式纪念所谓的“泼水节”。于是,天上已经是瓢泼大雨,泰国人却还喜笑颜开地再用一脸盆一脸盆的水往别人脸上泼,这个场面看起来怎么看怎么有点滑稽。当然大家该知道,泰国本地这个季节3、4月份的时候是一年当中最酷热干燥的季节,基本上是不下雨的,之所以要庆祝泼水节也是为了泼几盆水让大家凉快一下。因此才有这个风俗。

刚才说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基本是靠天吃饭,这在季风区当中特别重要,因为东亚南亚季风区的特点除了刚才讲的雨热同季之外,另一个问题就是季风气候的本身是不稳定的,一年中每个月的降水变化很大,年与年之间降水的变化也很大,这样就导致了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中国传统社会被西方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总结出来一个模式,叫作“治水社会”,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有着相当大的权利。和西方以及和日本那样分散式的封建庄园经济不一样,中国很早就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这就是因为当时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在水利的基础上面,而治理水利需要动用、需要集中调配、支配大量的人力,比如说你要修一条黄河大堤,你要从上游到下游数千公里的范围内都要有统一的人力资源调拨,这样就无形当中使得政府的权利越来越集中,也这样造就了大家比较认同倾向于集体主义的文化。

而政府除了一个治水的功能之外,另外一个就是赈灾救灾,因为自然灾害可能随时随地在发生,可能说这个地方发生水灾,或者那个地方发生旱灾,都有可能需要政府的强力干预才能阻止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当然,这个是一把双刃剑,在每个朝代的末期,因为要供养的官员、贵族人口太多,导致政府拨付给水利以及救灾赈灾方面的资金减少,而政府的财政收入还要拨付出军费,用于抵抗入侵的蛮族,与反叛的农民起义军。于是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政府越是在水利和赈灾方面越是拨不出钱,那么遭受灾害的地区的人民生活就越是没有着落,而如果说连续遭遇灾害,水灾旱灾一起来,然后许多没有饭吃,他们就会再度揭竿而起加入农民起义军,进一步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

于是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典型的历史大一统朝代都是在这样的内外交困的危机下,不断的恶性循坏,最终进入灭亡的,而一个朝代灭亡之后,原来面临的人口压力因为战争中大量人口的死亡而得到了缓解,这样的情况下有更少的人在更多的土地上耕种,于是新的一个朝代一开始的时候可以长治久安到几十年,直到人口再次增长到这样的零界点为止,这就是所谓的王朝周期律。直到近代引入了新的农业技术,新的水利技术,然后把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之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真正的解决。

小编的家乡就是江苏省中北部里下河平原,这个地带在过去就一直与灾荒多发而著称,有个说法叫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也就是说不管下不下雨,下多大的雨,都可能造成灾害,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在宋朝,北宋到南宋之交,北宋王南逃到南宋,然后由当时北方的金国占领了这一带之后,水利长期得不到修缮导致黄河改道向南侵蚀,然后夺了淮河的故道,于是整个这一代的水系就变得无比的混乱,然后外面的水引不进来,里面的水排不出去,导致了说土壤变成沼泽化、盐碱化,让这一带本来很高产的农田变成了十年九灾的种灾荒根据地,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被迫向外移民,。

当然,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光是在农业生产上有这个问题,在城市当中同样会遇到水,刚刚说了东亚季风区有一个特点是降雨集中、短时间雨量大,所以说这需要更好的下水道排水功能,但是中国一些城市当时设计的时候盲目照搬的是苏联高寒的标准,而苏联高寒地区他们在设计城市时候,更注重的是应对冬季积雪的清除能力,而对于这种短时间强降水如果说能不能排除出去这个用心很不够,于是就导致了说下水道的直径可能不够宽,一场大雨的话马路上就可能积水,甚至说积水可能倒灌到地铁这里面。

当然换句话来说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历史问题,这和城市的地形可能和本身还有一些关系。之前有人说过说你看为什么说像英国人设计的什么香港,像德国人设计的青岛老城等这些地方都不会积水,而小编告诉他们说,你肯定只是在微信上面人云亦云,根本没有到实地去旅游过,如果你们真的到香港半山或者到青岛这种城市去实地旅游一下的话,你们知道那种地方是根本就不可能积水的,因为马路和地平面都有三十度的坡度,这种地方一旦下大雨,形成的不是所谓的“积水潭”,而是真正的瀑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

行情

欧元美元 1.1162 0.0001 0.01%
英镑美元 1.3320 0.0038 0.29%
美元指数 100.74 0.10 0.1%
美元人民币 7.05 -0.02 -0.23%
美元日元 143.89 1.27 0.89%
现货白银 31.144 0.381 1.24%
现货黄金 2,621.99 35.38 1.37%
美原油 71.25 0.09 0.13%
澳元美元 0.6806 -0.0007 -0.11%
美元加元 1.3567 0.0009 0.07%
上证指数 2,736.81 0.79 0.03%
日经225 37,723.91 568.58 1.53%
英国FT 8,229.99 -98.73 -1.19%
德国DAX 18,720.01 -282.37 -1.49%
纳斯达克 17,948.32 -65.66 -0.3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