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2016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先升后降,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CPI同比上涨2.1%;生产者价格降幅持续收窄,生产领域通缩压力有所减轻,PPI同比下降3.9%。未来一段时期,总需求稳中趋缓、产能严重过剩、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M1快速增长、劳动力成本上升、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将支撑价格上涨。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预计2016年CPI上涨2.0%,PPI下降2.7%。建议实施灵活偏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措施保持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加大利用价格杠杆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上半年物价运行形势及特征
1.居民消费价格先升后降,物价涨幅低于调控目标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温和可控,同比涨幅以2%为中枢上下波动,低于调控目标。CPI上涨2.1%,比上年同期扩大2.1个百分点,低于年初设定的3%物价调控目标0.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和农村CPI同比均上涨2.1%;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1%和2.0%;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分别上涨6.2%和1.1%,食品价格涨幅明显高于非食品。翘尾因素拉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拉动1.2个百分点。
从各月物价走势看,CPI同比涨幅先升后降,处在1.8%-2.3%的区间内波动,蔬菜价格大起大落是导致CPI同比涨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一、二季度,CPI同比均上涨2.1%。GDP平减指数同比上涨0.5%,涨幅温和。
2. 核心消费价格平稳运行,猪肉和鲜菜价格涨幅较大
上半年,核心CPI呈先平稳运行态势,同比上涨1.5%,涨幅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持平。从核心CPI的月度走势看,2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1.3%,其余月份同比涨幅均为1.5%或1.6%。猪肉和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8.2%和18.2%,分别拉动CPI上涨0.67和0.42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分别为31.7%和20.0%。猪肉和鲜菜价格合计拉动CPI上涨1.09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51.7%。
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呈七涨一降的特征。具体体现为食品烟酒价格涨幅扩大、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其余六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的特点。上半年,受燃料价格下降的影响,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1%。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0%,拉动CPI上涨1.4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0.5%。
3.生产者价格降幅持续收窄,生产领域通缩压力减轻
上半年,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逐月收窄,通缩压力有所减轻。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0.7个百分点。分类别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1%,影响PPI下降3.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下降0.3%,影响PPI下降0.1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影响PPI下降4.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分别影响拉动PPI上涨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0.8个百分点。
从月度走势看,截止到2016年6月,PPI同比连续52个月下降,1-6月PPI同比分别下降5.3%、4.9%、4.3%、3.4%、2.8%和2.6%,降幅逐月收窄。今年以来PPI降幅持续收窄,与全球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资金进入商品市场炒作有密切关系。随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今年后期PPI的走势变化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4.房价同比涨幅继续扩大,环比涨幅有所收窄
6月份,新建商品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继续扩大,环比涨幅有所收窄。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平均上涨5.7%,涨幅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环比平均上涨0.7%,涨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4.7%,涨幅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基本持平。
根据统计局数据测算,2016年1-6月商品房销售单价为7571元每平方米,比2015年同期上涨11.1%,比1-5月下降1.3%。尽管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环比都出现上涨,但城市间涨幅差异较大,房价延续分化走势。上涨过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厦门、南京、天津等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其房价涨幅远高于其他城市,其余二、三线城市房价走势相对平稳。
5.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下跌
由于国际经济疲软使得需求减少,国际货币环境总体宽松,加之美元周期性走强,导致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低位震荡运行态势,我国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上半年, RJ/CRB期货价格指数为174.9,同比下降21.9%。从具体品种看,WTI原油期货价格为39.8美元/桶,同比下跌25.4%;LME铜铝期货价格分别为4699.9和1550.1美元/吨,同比分别下跌20.6%和13.9%。上半年,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8%。其中,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下跌15.7%,原油下跌31.9%,铜下跌15.7%,钢材下跌9.2%。
全年物价总水平将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1.抑制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1)总需求稳中趋缓使得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较轻
国际方面,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弱于预期,世界银行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2.4%,贸易增长3.1%,分别下调0.5和0.7个百分点。国内方面,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9.0%,比上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快速下滑,同比增长2.8%,比去年同期回落8.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先升后降,回落趋势已经形成,下半年依然面临下行压力。
受全球需求低迷、外贸传统优势弱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外贸出口持续负增长,上半年,按美元计价我国出口9824.4亿美元,同比下降8%;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消费能力和预期减弱,消费增长面临放缓压力。目前我国需求总体偏弱,今年后期面临下行压力,预计全年经济增长6.6%左右。总需求稳中趋缓使我国物价面临较轻的需求压力。
(2)产能严重过剩加大物价下行压力
我国产能过剩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过度投资的必然结果,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面临的长期性问题。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成为2016年的五大经济工作任务之一。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总体偏低,上半年产能利用率约为73%,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创近年来同期最低水平。
产能过剩具有长期性和普遍性,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行业和重化工行业、部分战略性产业存在产能过剩。粗钢、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64.9%、73.8%、67.8%。新兴产业中,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在60%以下,太阳能多晶硅产能利用率为31.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利率同比下滑超过70%。我国工业生产者价格连续52个月下降,是产能过剩的必然结果,使我国物价面临长期下行压力。
(3)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是稳定物价的基础保障
当前我国粮食呈供求格局宽松、库存高企、价格平稳运行的特征。2015年我国粮食连续十二年增产,2016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785.2亿斤,比2015年减少1.2%,夏粮产量虽略有减少,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属于丰收年。截至6月底,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库存达到1.17万亿斤,占2015年粮食产量1.24万亿斤的94.4%。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饲料和工业用粮需求回落、口粮基本稳定。综合粮食生产和消费情况,今年粮食供求呈总体宽松的局面。
从粮食价格看,国内小麦、大米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高于国际水平,国家公布的2016年生产的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持平或略有下降。2016年上半年,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仅上涨0.6%,为2004年以来最低涨幅。预计下半年随着新粮上市,粮价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为稳物价奠定了基础。
2.支撑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1)货币供应快速增长使物价上涨具备货币条件
6月末,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9个和20.3个百分点,增速创2010年6月以来最高。K-L信息量测算显示:PPI延迟M1增速7个月,延迟M2增速11个月,CPI延迟M1增速9个月,延迟M2增速9个月。时差相关分析测算显示:PPI延迟M1增速8个月,延迟M2增速11个月,CPI延迟M1增速9个月,延迟M2增速12个月,且PPI与货币供应的相关性高于CPI。
KL信息量和时差相关分析计算的滞后期基本一致,表明结果可信。2015年7月以来我国M2增速开始高于13%,2015年10月以来M1增速高于M2增速,从时滞上看,前期物价上涨的货币压力将逐步释放。按照货币学派的观点,物价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应的增加最终要导致商品价格或资产价格上涨。
(2)劳动力成本稳步上升是物价上涨面临的长期压力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的时候达到峰值9.25亿人,之后逐步下降,2012年下降345万,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9.11亿,预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结束。专家预计,到2030年以后,劳动年龄人口会出现大幅下降的过程,平均以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导致人口抚养比上升,2015年人口抚养比为37.0%,连续五年呈上升趋势。
二季度,市场求人倍率为1.05,市场招聘岗位数量依然高于求职数量。截至6月底,全国共有6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时间间隔为18.7个月,平均调增幅度为11.1%。9个地区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在8.5%左右。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推升物价涨幅。
(3)猪肉等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
今年春节前后,受部分养殖户减产、环保标准提高、寒潮雨雪等天气影响,猪肉价格涨幅进一步提高。近期生猪价格居于高位,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是过去三年生猪价格偏低引发产能适应性调整的结果。截至2016年6月底,生猪出场价为29.78元/公斤,同比上涨30%。
上一轮猪周期的主要特征是猪肉价格上涨和生猪养殖增加几乎同步,但此轮猪肉价格自2015年3月份开始上涨,但生猪养殖今年3月份才开始缓慢增加,滞后猪肉价格上涨1年。2016年6月,生猪存栏为3.76亿头,环比增加0.7%,同比减少2.2%,仅为上一轮生猪存栏峰值的79.0%。因此,从目前的库存量来看,猪肉价格在2016年都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受厄尔尼诺天气影响,今年农业气候年景总体偏差,近来南方和北方均发生强降雨,大范围极端天气影响主要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对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3.对今年下半年及全年物价走势的初步预测
经测算,2016年下半年CPI翘尾因素为0.4%,比上半年低0.5个百分点,全年CPI翘尾因素为0.6%。下半年PPI翘尾因素为-1.3%,比上半年高2.7百分点,全年PPI翘尾因素为-2.6%。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初步预计2016年下半年CPI上涨1.9%,全年上涨2.0%;下半年PPI下降1.5%,全年下降2.7%。今年不存在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但应关注猪肉、蔬菜等部分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走势,做好相关政策预案。
做好物价调控工作
1.实施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
第一,实施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监测和管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水平合理充裕,引导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降低融资成本。
第二,发挥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和激励作用。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民间投资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第三,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报价机制,增强市场机制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提高汇率的灵活性。
第四,货币政策调控应重点关注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资金价格和流向,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探索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
2.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第一,加快建设农业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定期发布主要农产品供需情况,引导农民生产预期。出台粮食生产主产区和农产品保护区指导意见。推进玉米等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
第二,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推广、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公共服务、水利设施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和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田间管理和抗灾等方面的投入,提供农业综合生产和防灾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充裕。
第三,增加对生猪养殖地区的环境保护投入,做好生猪疫情防治,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采取措施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确保猪肉供给稳中有升。
第四,支持地方政府建立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对纳入调控目录的产品,在低价时启动收储,高价时抛储并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给予补贴。
3.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
第一,落实去产能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减免相关税金且用于下岗人员的安置。推动产业重组和合理处置“僵尸企业”,把握好产能过剩行业的审批关,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第二,以重点行业为突破口加大去产能力度,确定各省市和中央企业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去产能实施方案,严格责任目标,国家拨付专门资金用于职工安置和再就业。
第三,对高污染、产能过剩、高耗能行业实行阶梯电价和水价,适当提高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能源利用价格和税费,运用价格杠杆淘汰落后产能。
第四,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国别,建立产能合作目录,推动重大项目进展,制定出台产能向海外转移的优惠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
4.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阶梯水价、电价和气价政策。加快征收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清除煤炭等资源能源行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督促各地完善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政策并提高收费标准,完善环保电价、可再生能源电价和煤电联动政策,扩大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第二,推进民用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管道运输价格。推动民航客运等竞争性领域票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铁路客运价格机制,适度提高客运价格。
第三,在总结试点县市农业水价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的范围,研究以控制用水总量、建立水权流转制度为核心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总结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经验,适当扩大试点范围,适时开展玉米等其他农产品目标价格试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上半年物价观察:CPI同比上涨2.1%,PPI降幅收窄
丁东
2016-08-10 09:43
来源:【原创】
本文共3332字 | 预计阅读: 12分钟
汇通财经讯——2016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先升后降,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CPI同比上涨2.1%;生产者价格降幅持续收窄,生产领域通缩压力有所减轻,PPI同比下降3.9%。未来一段时期,总需求稳中趋缓、产能严重过剩、粮食产量和库存双高等因素将抑制物价涨幅;M1快速增长、劳动力成本上升、猪肉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将支撑价格上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汇通财经无关。汇通财经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下载汇通财经APP,全球资讯一手掌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