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拉詹(Raghuram Rajan)就任印度央行行长时,印度卢比的汇价暴跌,国内通胀蹿升,经常账赤字高企。许多经济学家将此归咎于印度央行自身的糟糕决定。

为应对这些问题,自信的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拥有芝加哥大学教授职位的拉詹开始着手重组印度央行这一此前由低调职业官僚领导的机构(被怀疑受到来自新德里政治压力干扰)。
拉詹对印度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一个新的瞄准通胀的机制来取代之前特设的决策机制。拉詹强迫银行处置数十亿美元陷入困境的企业贷款(坏账),挫败了企业界巨头们惯于通过他们在新德里政界的影响力避开他们的债权人的行径。
但拉詹应对通胀和坏账的鹰派手腕引发了不少公开批评,包括印度总理穆迪的行政部门指控他拖累了经济增长。
现在,投资者们关心的是拉詹的改革是否会在其离职后继续推行,抑或印度央行会逐渐回归至此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加速经济增长(但同时这也可能破坏印度好不容易赢得的宏观经济稳定)。
拉詹在离职前夕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称,他相信印度央行和其运作方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拉詹说,泛泛而言,我认为我们已经多少解冻了旧有的平衡,并使得体系朝着新的平衡移动。我的感觉是改革势头不能也不会被阻止。
作为其在任期间取得进步的证据,拉詹拿近期史无前例的事件举例:两家印度公司在伦敦向国际投资者发行了7.5亿美元以卢比计价的债券,这在2013市场担忧印度卢比状况时是不可想象的。
但拉詹的离职点燃了外界对新德里是否全力支持拉詹聚焦宏观经济稳定的疑虑;此前一名资深的执政党立法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拉詹的运动。
拉詹曾提出在其三年任期满后继续任职以目睹银行业清理和新货币委员会的形成,意在通过结束政府对央行利率决议的单边控制来防止政治干预。但似乎新德里对此并不热心。拉詹说,能够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是他在任期结束后离职。
拉詹补充道,美国有句俗话叫“公墓里满是不可缺少的人”,重要的事情是建立起制度结构,我感到(这样做了)我们就已经完成了95%的任务。
拉詹的继任者是印度央行副行长Urjit Patel,此人曾和拉詹在货币政策上共事,这使外界相信新德里将继续支持对通胀保持警觉。但分析师们依旧在等待新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以及新的印度央行副行长人选以摸清印度政府的倾向。
上个月印度商务部长呼吁印度央行降息200个基点,这强调了来自穆迪政府内部对货币宽松的持续压力。但拉詹敦促政策制定者们抗拒通过降息达成短期经济增长的想法。
拉詹表示,我也希望能降息,要降息的话何不干脆降息500个基点呢?印度的经济增速已经处在一个合理水平。我们为何要用采取一些完全非正统的措施来破坏它呢?为何不把精力放在改革上?坚持到底,展现出一些原则。坚持原则终有回报。
拉詹承认印度能达到高出目前大约7%的增速(2个百分点),但那需要“一个更健康的世界经济”和国内改革来提振经济效率。
拉詹表示,使经济增长持续的唯一办法是保持低位和稳定的通胀,他敦促政府“聚焦那些的确能增强增长的东西”,比如扩大能源供给和改善港口基础设施,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改革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些分析师相信印度政府对拉詹的绝大多数不满来自于拉詹对一些主题发表的观点。总理穆迪所在的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内有许多人对拉詹去年的一次演讲感到不安,当时印度国内对印度是否正变得越来越不宽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因宽松对该国经济举足轻重。
但拉詹并不愿意对此道歉。拉詹称他绝不会收回说过的话,你必须站在好公民的一边。
在芝加哥大学时,拉詹曾计划思索发达世界愤怒的中产阶级中正遭侵蚀的资本主义合法性以及如何改变市场结构来扩散这种愤怒同时保留经济增长。拉詹说,也许五六年后我会再次勇敢地融入真实世界。
对印度央行而言,现在开始轮到Patel来保护该机构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