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还意味着中国央行青睐使用类似灵活的货币市场工具来调节资金供应量,显示出央行并不急于动用降息、降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力度更大的放松货币政策武器。

在周二的常规货币市场操作中,中国央行通过所谓的28天期逆回购协议(实际是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向市场注入了人民币600亿元(合89.8亿美元)。
上次央行动用28天期逆回购还是在2月5日,当时央行按惯例在农历新年假日之前注入了大量现金,这个时候居民通常为食品、旅游大量支出。
中国央行周二还分别进行了人民币300亿元的14天期和7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三周前中国央行在暂停六个月之后重启了14天期逆回购操作,首次发出了引导投资者对较长期借款需求、削减短期资金供应的信号。
以隔夜和7天期逆回购形式提供的短期贷款通常用于金融机构的日常现金需求。不过近些年来,银行越来越多地将部分这类资金导向投资领域或投资者,投资者以低利率借入这些资金购买债券等资产。此举推高了债券价格、压低了收益率水平。
分析师警告称,这种借贷行为已经显著提高了中国8.5万亿美元规模的境内债券市场的杠杆水平;分析师估计,借贷资金的数额在本金的30%至两倍、甚至三倍之间。分析师称,部分受到杠杆水平高企的影响,债券收益率从2014年1月4.62%的高位大幅下降至上个月2.61%的低位。
虽然经济仍在放缓,但中国央行过去三周一直从金融系统中回笼资金,按照净额计算,央行通过货币市场操作提供的贷款数额少于即将到期的资金规模。
分析师称,央行过去三周的行动,再加上重启28天期逆回购,这些迹象表明,央行不急于降息和降准。
分析师称,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迹象表明,虽然近年来中国的银行大规模放贷,金融系统也供应了廉价资金,但都未能恢复实体经济中的投资,而是助长了从房地产到债券的各种资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