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比索创新低之前,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周三在全国广播中承认,已经请求IMF加快拨发融资贷款,为保证明年融资项目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称“这一决定旨在消除一切在国际形势前景恶化以前产生的不确定性。”随后拉加德在一份声明中也表示,在贷款协议签署时,国际市场的不利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重新探讨贷款的分期发放安排。但是这一消息并没有重振市场信心,市场认为这一请求反而反映了阿根廷当局面临的巨大压力,受此影响阿根廷比索继续一路下挫。
阿根廷市场分析师特罗瓦托表示,市场如今不再相信政府,不再相信政府的经济团队。我想如果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不下台情况会变得更糟,因为现在已经无关具体的经济措施了,而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信誉。
为应对本轮汇率危机,阿政府与央行同时采用了抛售美元、提高利率和减少赤字“三管齐下”的做法,但都收效甚微。今年以来,阿根廷比索对美元货币已经贬值了超过50%,这样的大幅贬值,究竟因为什么?阿根廷比索的再度暴跌,显示出此前阿根廷央行保卫汇率策略并没有奏效,比索仍然面临着非常大的抛售压力。当前阿根廷通货膨胀率超过30%,此外阿根廷外债过高导致偿息压力大、过度消耗外储,投资者对阿根廷经济前景较为担忧。
阿根廷比索持续贬值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以下简单从阿根廷宏观方面的几个风险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通货膨胀加速上涨,高居不下
阿根廷的通货膨胀从2014年后一直在14%以上,政府的货币政策并未能很好地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阿根廷对银行的监管并不成功,银行为了跑赢通货膨胀,获得利润,导致贷款利率非常高。阿根廷政府应该控制贷款利率上限,以确保企业和个人借到相对低廉成本的贷款,来控制进一步的通货膨胀。资本管制的开放则进一步加重了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由于本国货币通货膨胀,阿根廷人民疯狂换购美元,经济过度“美元化”,缩小了国内金融系统中的本币部分,加上财政赤字失控,货币超发严重,通货膨胀问题更加严重,2016年在阿根廷放开资本账户管制后,通货膨胀加速上涨,并一直处在20%以上的高位震荡。
二是政府外债规模过大,流动性风险聚集
自2016年起,阿根廷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大举发行主权债务融资,外债规模大幅扩张,截至2017年底,全部外债规模高达2330亿美元,较2015年底增加655亿美元。在拉美经济体中,阿根廷外债水平为外储规模的4.2倍,从短期流动性来看,阿根廷短期外债存量达到汇通网集团储备的1.4倍,在代表性的南美和东南亚八个新兴市场国家中是唯一一个外储不能覆盖短期外债的国家,外债水平带来较强的流动性压力。
现阶段由于阿根廷外债规模高,违约次数过多,国际融资已难以获得,阿根廷政府解决此次大幅度贬值的可用手段已变得非常少。历史上,阿根廷曾违约高达8次,2001年陷入债务违约后阿根廷被剥夺国际市场融资权利长达15年,直至2016年才恢复。截至2017年末,阿根廷外债余额高达2329.5亿美元,约占其GDP的35.56%。
三是出口结构单一,国际收支失衡加剧
当前初级产品和农产品占阿根廷出口的63%,初级产品中,谷物(玉米、小麦)以及油料种子与果实(大豆、葵花籽等)分别占47%和21%,而2012年以来谷物与油脂价格进入下降周期,农产品价格走弱对阿根廷出口和货物贸易差额冲击较大,阿根廷经常账户自2011年起由顺差转为持续扩大的逆差。
四是政府财政赤字庞大,没有平衡好中央政府财政
在2015年政府财政赤字高达522亿比索时,为了消除阿根廷与美国之间惊人的贷款利差(2015年高达27.07%),阿根廷政府取消了长达4年的汇通网集团管制,允许国际资本自由进出。这造成了更严重的“过度借贷综合征”,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最终无力支付庞大的债务。民粹主义成为拖累政府财政的根深蒂固的问题。政府为了讨好选民,提高工人工资,实行高福利政策。外加,阿根廷工业体系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税收不能弥补高额的财政赤字。
五是长期实施进口替代,制造业吸引外资能力弱
阿根廷长期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进口关税壁垒等方式,对国内制造业进行保护,但其结果是制造业竞争力的持续弱化。制造业持续萎缩,国内需求难以满足,制成品出口仅占很小的比例,导致出口产品处于供应链底端,对初级产品价格敏感,出口创汇能力极差。此外,制造业竞争力普遍趋弱,令阿根廷工业生产领域缺乏对外资的有效吸引,从而国际资本极少流入阿根廷进行实体经济投资,进一步加剧了阿根廷宏观金融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