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空因素交织,市场进入震荡观察期
吉隆坡某交易商指出:"当前价格在4000至4080林吉特区间内呈现整理态势,市场缺乏明确方向性驱动。"这一判断反映了近期市场的矛盾特征:一方面,马来西亚4月上半月出口数据显著改善。船运调查机构Intertek与AmSpec Agri数据显示,4月1-15日棕榈油产品出口环比增长13.6%-17%,需求端出现回暖迹象;另一方面,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维持5月毛棕榈油10%出口税率,同时下调参考价格,政策调整未能提供额外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外围市场分化明显。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价格小幅反弹0.67%,而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主力合约微跌0.05%,棕榈油合约下滑0.12%。这种差异化表现使得棕榈油与其他植物油的价差关系复杂化,部分分析师认为,若豆油价格持续走强,可能为棕榈油提供边际支撑。
货币因素与库存压力隐现
林吉特汇率近期维持窄幅波动,对美元汇率基本持平,暂时缓解了汇通网集团持有者的成本压力。但知名机构分析师提醒,若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度升温导致林吉特走弱,可能刺激短期买盘,但中长期仍需关注基本面变化。
库存问题仍是悬在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出口数据改善,但3月末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仍处季节性高位,加之东南亚主产区即将进入增产周期,供应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某新加坡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表示:"当前价格已部分反映增产预期,但若单月产量环比增幅超过15%,市场情绪可能再度转空。"
机构观点:分歧中寻找平衡
市场参与者对后市判断呈现明显分歧。部分看空观点认为,技术面上棕榈油已跌破4000林吉特关键支撑位,下一目标位可能下探3900林吉特;而乐观派则强调,斋月后补库需求及生物柴油政策可能带来阶段性机会。一家跨国农产品贸易商的研究报告指出:"印度尼西亚B35生物柴油计划的持续推进,将在下半年对棕榈油工业需求形成托底作用。"
短期来看,市场亟需新的驱动因素打破僵局。重点关注4月末MPOB产量预估数据及中国植物油进口节奏变化。价格能否止跌企稳,取决于供需两端能否实现再平衡——这既需要主产区产量增速放缓的配合,也依赖消费端持续复苏的验证。
